■ 一周談
  新股發行規定比小孩臉變得都快。折騰到這份兒上,連批評家們都懶得批評了,不如寫段子。
  網上有個段子是關於豬肉的:有十個菜場,豬肉市場價20元一斤。但是有家叫“新股”的菜場,豬肉價格被管理者強行定在5元一斤。顧客都蜂擁到新股菜場來了,其他9家菜場生意慘淡。於是管理層規定:每人限買一兩。
  這個段子只寫到了這裡,我們不妨狗尾續貂一下。
  由於每人限買一兩,豬肉成了稀缺商品。負責組織豬肉批發的單位成了眾人熱捧的焦點,批發給誰,相當於直接給誰送錢。
  零售市場上買到幾兩豬肉的人如同抽中彩票,沾沾自喜。由於市場公允價格遠高於管理者的強行定價,因此價格翻倍都不稀奇。慢慢地,是不是豬肉已不重要——沒有人打算買來吃,加價賣給下一個人就成。
  價格被強行定在5元一斤之後,豬老闆們發現養豬是賠錢買賣。於是,豬老闆們分化為兩撥:一撥繼續正經養豬,但放棄了“新股”菜場,轉做出口生意,把肉賣到美國、香港市場去,那些市場的管理層不會強行給肉定價,只要你不賣註水肉、毒豬肉,想賣多少錢都行,只要有人願意買;另一撥則選擇調整養殖方案,給豬吃激素,把養殖成本降到4元一斤。結果,群眾從此再難吃上放心豬肉。
  長此以往,“新股”菜場上豬肉質量每況愈下。然後豬老闆發現,在買家眼裡,是不是豬肉根本不重要。於是他們開始根據“新股”菜場要求的標準,定製“人造豬”。這些“人造豬”符合“新股”菜場的一切準入標準,且成本更為低廉,就是沒法吃——對於真正想吃肉的人來說毫無價值——但沒關係,這個菜場里都是玩票的。真正想吃肉的人已瀕臨滅絕,其墓碑上都刻上了“價值投資者”的標簽。
  其他菜場門可羅雀,有些肉鋪就要破產關門了,忽然間很多豬老闆上門來談業務——他們想收了這些鋪面,然後把他們的豬肉裝到這些鋪子里賣。這些原本就要關門的肉鋪老闆靠賣鋪子一下子發達起來,比那些還在苦苦經營的肉鋪老闆風光多了。賣肉不如賣店,這些菜場里最近流行這句話。
  後續的故事還可以有很多,講都講不完。
  □徐大衛(時間投資研究員)  (原標題:市場故事如段子般離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t47mtig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